前几年看过《断舍离》,扔了一大波东西,但是不彻底。
过去的几个月里,厨房两个架子上堆满了东西,不愿多进厨房;卫生间大大小小的东西太多分布太乱,感觉非常累赘;还有一个卧室堆积了好多杂物,睡在里面很是压抑。
过去的一个月看了两本关于整理的书,《不持有的生活》和《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》。推荐给大家,每一本书都很薄,略过没有共鸣的和没有兴趣的部分再加上重看有兴趣的部分,总共花的时间也就两三个小时。相信大家看完了在整理的理念和技巧上都有不小的改变。
趁着只有我一个人在家,根据学到的理念和技巧又把家里清理一遍,扔了七八袋垃圾。现在家里很清爽,待在家里很自在。
《不持有的生活》给我的最大启发有两点
-
时刻注意不要增加东西,珍惜并尽可能长久地使用手中的物品,不随便浪费财物。想买一样东西时,要问自己:
- 真的需要吗?这件东西对我来说真的有用吗?多有用?
- 可以用已有的东西替代吗?
- 会经常使用吗?享受它的频率是多少?
- 不买的话有多大的影响?有多为难?
-
努力让生活变得简单而纯粹,摆脱被物质拖累,持续享受清爽生活。
《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》给我的启发更多
在丢东西前,要先思考理想的生活。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要开始整理?你究竟想借由整理得到些什么呢? 为什么你想要过这样的生活?反复追问自己为什么。
我学着去思考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的背后的原因。比如为什么自己喜爱某些事物?为什么喜欢这么做?想清楚了一是可以让自己豁然,另外也有助于更好地面对新的选择。
比如,喜欢Things 3, Bear app
-
喜欢它们精致、功能强大、颜值高。 -> 喜欢精美的事物
-
这些app好用且功能强大,解决自己某些方面的“痛点” -> 精美的事物让人愉悦,让人快乐。 -> app 好用,可以提高生产力,使人进步,进而更从容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为什么整理家里,就会不仅是想法、生活方式,甚至人生都变化呢?若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,就是因为这些人靠着整理家里,顺便“整理了自己的过去”,而且从中明确地了解到人生中什么是必要、什么是不必要,什么该做、什么又该戒。
努力做到 “只被喜爱的事物围绕的生活”。
学到的一些关于整理的tips:
整理时该做的,大致上只有两件事,那就是“判断物品是否要丢掉”和“决定物品的定位”。
整理时的必须作业就只有“丢东西”与“决定收纳场所”这两项而已,重要的只有“要先‘丢东西’”这个顺序而已。
不能按“场所类别”整理,要按”物品类别“整理”。不是“今天来整理这个房间”,而是以“今天整理衣服”,”明天整理书“的方式,按物品的类别进行整理。
如何整理是只考虑“丢东西”,就会变得不开心。因为整理时应该选择的,本来就不是“要丢掉的东西”,而是“要留下来的东西”。不能把焦点放在“要丢的东西上”,要好好珍惜真正应该重视的“要留下来的东西”。
选择物品的基准:“碰触时是否怦然心动?”,把东西一个一个拿在手里,留下令你心动的东西,丢掉不心动的东西。
同类的东西全部集中后,再一口气判断。
把物品从各个收纳空间里一样不剩地全部拿出来,集中在一个地方。
衣服的收纳:
“折叠收纳法”一举解决收纳空间的问题。
“直立”是收纳最基本的原则。
折得很薄、堆在一起时,叠得愈多,上面衣服的重量愈重,下面被压住的布料折痕就会变深,结果就让“皱褶感”变得更为明显。
能够折起来的衣服,最好就尽量折起来。
袜子类的收纳: 袜子绝对不可以翻过来卷成一团,丝袜不可以绑起来。
袜子的折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以“折好时变成单纯的长方形”为目标。
收纳要“简化至极限为止”。不需要绞尽脑汁。感到犹豫时,就问问房子和物品。
同一类东西收纳在同一个地方,不要分散。
本来环境之所以会乱七八糟,就是因为“无法物归原处”。让物品配置变得更一目了然。
不堆叠,“直立收纳”才是王道。
浴室和厨房水槽什么都不要放。
我的变化
- 及时刷碗,物品及时归位。以前会觉得立即清理很难,现在厨房很整洁,都不好意思把没洗的锅碗扔在那里。
- 工作上的事、生活里的事都力求清爽,不拖拉。
- 努力探求什么是值得的,什么是不必要的。集中精力花在值得的事情上。
- 家里和公司的工作台力求整洁干净。
- Todo list 里的事情完成率更高了。
- 更积极了,不想跑步的时候也愿意出去走走。
- 厨房明亮整洁清爽,更愿意待在厨房做饭;卫生间亦是如此,会及时擦干盥洗盆,洗完澡及时拖干地面。
- 手机相册的照片再回顾,只保留很喜欢的,剩下的删掉。
- 网易云音乐删除了所有的下载到本地的歌曲,流量足够多,可以通过蜂窝移动网络播放。
- 一个月都用不到的 app 直接卸载。
- 决定不要添加收纳商品,比如杂志架,收纳箱,收纳盒,用变通的抽屉和普遍的箱子,盒子。